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天祝县规划纲要>历史规划
索引号: 116206230153242006/2011-000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县人民政府 组配分类: 历史规划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11-02-09
成文日期: 2011-02-09 有效性: 有效
天祝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归档】
发布日期: 2011-02-09 00:00 浏览次数:

 

前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和支持甘肃发展等战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天祝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修订)》(简称《纲要(修订)》)根据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中共天祝县委关于制定天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修订。《纲要(修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争创全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示范县为目标,主要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发展重点及政策取向,是指导天祝县“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和支持甘肃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团结奋进,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创新、完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2亿元,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21亿元,是“十五”末的2.43倍,年均增长19.42%;工业增加值达到7.01亿元,是“十五”末的2.95倍,年均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511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6%;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是“十五”末的2.78倍,年均增长22.7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2元,是“十五”末的1.64倍,年均增长10.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45元,是“十五”末的1.74倍,年均增长11.72%。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7.64:47.17:35.19调整为2010年的17.03:49.54:33.43;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2.3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6%。“十一五”期间,共实施生态、农业、水利、交通、电力、旅游、通讯、科教文卫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400多项,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亿元,拉动经济增长达5个百分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有所缓解。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4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16.3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3.08%提高到38.26%;建设围栏草场4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6万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3543亩。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对黄河和内陆河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植被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

——优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通过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以石膏、萤石开采加工,冶炼辅助材料生产、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煤炭、水能开发和藏酒、藏医药开发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4项,总投资达47.6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9.4亿元。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亿元。特色种植面积达29.5万亩,建成果蔬菌日光温室1.28万亩,特色种植业产值达4.92亿元。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25.38万亩,建成养殖暖棚1.8万座、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79个,牛、羊、猪存栏达到106.94万头只,出栏达到55.45万头只,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13亿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畜种改良和技术服务体系。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结构布局逐步优化,“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环境全面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3%;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普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民生事业财政性支出均有大幅提高。

——藏区维稳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不断巩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藏传佛教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各族群众反分裂、保稳定、促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县上下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

“十一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单位

“十一五”

规划预期目标

“十一五”

实际完成指标

实际完成占规划目标 的%

预期

增长(%)

实际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

亿元

19.3

13.1

21.72

13.5

112.54

工业增加值

亿元

4.95

15.4

7.01

18

141.62

农业增加值

亿元

3.1

8

3.7

7.7

119.35

大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2.176

20.12

2.511

23.6

115.35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0.846

18

1.031

22.75

121.7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6

20.13

26.21

21.16

100.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34

16.7

11.4

16.8

100.53

农民人均纯收入

2683

9.88

2752

10.45

102.6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10432

11.27

10645

11.72

102.04

人口自然增长率

7

——

7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

4

——

——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天祝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赶超进位、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  

总体上看,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党的十八大全面部署了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为天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着力重点和努力方向。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支持甘肃发展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等重大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实施“3341”项目工程,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保持投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省、市大力推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水能、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培育成长,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天祝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兰白经济圈和金武一体化区域空间的重要节点,有利于接受兰州、武威两个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在三县一区和全省少数民族县中占有明显优势。境内煤炭、石灰石、萤石等矿产资源相对富足,生态、旅游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近两年来,全县上下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奠定的良好发展基础、构建的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干部群众中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和强大发展合力,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和增强全县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特别是抢抓政策叠加机遇,积极论证和储备了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天祝县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客观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还很脆弱,经济运行宏观环境继续收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紧迫繁重。省、市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周边县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天祝县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任务更加艰巨。从自身来看,经济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加快发展的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以城带乡能力弱;农牧民增收缓慢,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突出;工业基础差,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发展层次低;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不高,自主发展能力不足。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强县主题,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积极融入兰白经济圈和金武一体化,围绕争创全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示范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特色产业富民和生态立县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碳)材料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业及新能源化工基地、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俗宗教生态避暑旅游基地,全力构筑石羊河和兰州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率先在全省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相协调。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集聚、促进公共资源共享,发挥区域优势带动,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社会化协调发展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区域共同发展。

——坚持跨越发展与和谐发展相统一。把跨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大投资强度,做大经济总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适应。把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特别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着重解决农牧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

    ——坚持加快推进发展和维护团结稳定相促进。把发展作为硬道理和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以发展促团结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促和谐。

    ——坚持强化政策支持和发挥自身潜力相结合。加大争取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目标。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力争建成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示范县。

——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5.4%;工业增加值达到31.6亿元,年均增长3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15亿元,年均增长25%;第三产业收入达到17.4亿元,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2亿元,年均增长19%。

——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高考升学率达到70%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科学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18%,年均增长1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生活预期目标。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45%以上;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00元,年均增长16.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70元,年均增长19.4%;贫困人口年均减少20%。

——可持续发展预期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下达的指标以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70%,空气质量达标率95%,城市污水处理率 80%;森林覆盖率达到39.26%,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结构调整预期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7.03:49.54:33.43调整为2015年的10:61:29;一、二、三产业到2015年分别达到6亿元、36.6亿元、17.4亿元。

第三章  发展重点和战略任务

按照“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出发,重点在城乡融合、工业、农业、生态、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一、全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坚持“四化”并进原则,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按照“一川两翼”的发展思路,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集中布局生产要素,全力加快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建设,统筹炭山岭、天堂和松山两大片区快速推进,逐步形成城乡空间融合、特色产业集聚、公共资源共享、经济社会统筹、群众生活富裕和社会文明和谐的中小城镇格局,引领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大力促进“一川两翼”城乡融合发展。加速人口、产业、资源等各类要素合理集聚,将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北区开发建设。建成西部炭山岭、天堂旅游和煤炭加工基地,北部松山滩“下山入川”生态移民设施农牧业和风光清洁能源基地,优化和完善城镇功能,形成城乡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产业布局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体系。

——不断完善“一川两翼”路网结构。以312国道、G30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等交通主干道主体,对内建设通园区、旅游景区、乡镇、村组的干支公路网络;对外建设衔接高速公路、铁路及省级联通路,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尽快为“一川两翼”城乡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培育“一川两翼”优势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巩固提高第一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金强川核心区金强川工业集中区和金强川设施农业长廊为依托,重点打造年产销售过亿、利税过千万的新兴碳材企业集群和高效设施农业隆起带西翼”炭山岭、天堂片重点加大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力度,延伸产业链,加快褐煤、煤矸石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民俗宗教、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业,增强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东翼”松山片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重点建设500兆瓦、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风光电场,加快光电开发力度;加快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建设,完成移民3万多人,发展施设农业3万亩,打造松山滩生态移民设施农牧业和风光清洁能源基地。

——加快推进金强川核心区建设步伐。集聚优势资源,加快核心区建设步伐。重点以打造雪域高原生态旅游县城为目标,扩大县城规模,加快城北区开发建设进程,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县城市政、道路、通讯、供水、供气、供热、绿化、公园、垃圾、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四纵六横”路网结构,加快县城集中供热、团结路延伸段立交桥、城区天然气入户二期工程和客运站等建设项目;做好县城公园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加快打柴沟镇商贸物流产业、石门镇旅游业和抓西秀龙乡草畜产业发展步伐。

——全力推动重点小城镇快速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城镇为节点、以新农村示范为延伸的经济社会发展辐射节点,形成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城镇经济网络提高炭山岭、天堂、哈溪等重点城镇建设标准结合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有选择、有重点地建设旅游服务型、商贸带动型、工矿依托型、农畜产品加工型、工业主导型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小城镇。通过“下山入川”、易地搬迁、游牧民定居等工程使全县 6125户2.94万游牧民实现定居,完成2.7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以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层次的供房体系,重点抓好供水、排水、道路、供热、环卫、市场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坚持以扩大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点培育发展现代高载能、传统能源、新能源、矿产品加工、非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特色工业,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兴碳材料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产品加工基地、清洁能源基地。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工工业。加快对现有矿产品、原材料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建设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企业,培育年销售过亿、利税过千万元的新兴碳材企业集群。重点推进东正电石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电石生产线、玉通碳化硅公司年产6万吨碳化硅生产线、宏源硅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合金生产线、龙腾管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速公路护栏板生产线等建设项目。力争新兴碳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精深加工达到60万吨;使特种铁合金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

食品工业。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和高原绿色食品品牌。加大白牦牛肉系列食品、马铃薯精淀粉休闲食品、鹿产品系列保健品等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重点抓好正阳公司马铃薯全粉及深加工制品基地、创兴公司良种马鹿繁育及鹿产品生加工、四川国栋建设集团年产1.8万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等建设项目。支持开发矿泉水、人参果汁等高原特色饮料,做好产品包装,扩大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

藏酒藏药业。加大藏酒品牌开发,提高藏酒系列产品的品质质量、市场知名度,创建酒类知名品牌。做好藏酒厂节水循环化改造项目。大力推进甘肃宁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0吨硫酸软骨素及胶原蛋白生产线、藏医药开发公司年产50吨“华锐洁白丸”“华锐肾宝”等藏药生产线等建设项目。加快藏药研发和生产步伐,努力扩大藏药品牌效应,带动藏药产业发展,推进藏药规模化生产,把藏药加工生产培育成新兴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能源工业。

煤炭。加大炭山岭、毛藏盆地、旦马盆地、大滩矿区煤田的勘查、开发力度,发展煤炭选洗-煤化工-发电-建材等产业,逐步形成煤、水、电等循环产业链。煤炭年产量达到400万吨、洗精煤年产量达到200万吨。

水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推进引大菜籽沟、哈溪峡口、神树沟等水电站建设,水电装机总容量达15万千瓦。

风电。加快松山滩风电场建设进程,积极争取上网标杆优惠电价政策。到2015年力争建成50万千瓦的风电场。

光电。加大太阳能开发力度,加快松山滩光伏电站前期工作步伐,争取建成2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

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大力发展农牧区沼气,加快畜禽养殖场沼气开发利用,配套建设沼气发电项目。

——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

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建成以新兴碳材、高品质镁合金、特种合金为主,原材料工业和非石油化工等为重点的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炭山岭能源工业集中区(天祝祁连工业集中区)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通河富集的水能资源,重点发展煤炭选洗-发电-煤化工-建材等产业,逐步形成煤、水、电等循环产业链和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天祝松山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主要以风光发电为主,同时发展冶金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制造、太阳能产品制造等为代表的综合性产业集群。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努力实现建材、冶金、农畜产品深加工、能源等领域一批骨干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牧民增收能力

按照调结构、促增收、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扶贫的思路,围绕“设施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设施果蔬、高原夏菜、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努力构建农牧结合复合型农业结构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优化设施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着力建设金强川高原设施农业长廊和南阳山片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2015年,实现设施农牧业、高原夏菜、马铃薯种植基地均达到10万亩,优质牧草种植达到30万亩。

——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以优质高产为目标调整养殖品种,加快畜禽品种改良与扩繁步伐,做大做强“天祝白牦牛”、“岔口驿马”、“高原肉羔”等特色优势品牌产业,扩大设施养殖规模,到2015年,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310个。力争牛羊良种率达到80%以上,天祝白牦牛养殖规模达到10.4万头,细毛羊达到65万只,高原肉羔达到35万只,优质肉牛达到8万头。推动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推进“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以扶优、扶强、扶大为原则,引进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种养加、产购销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健全完善农畜产品疫病防治监测体系和安全生产质量监控体系,加快高原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认定工作,完善多元化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

——统筹推进“下山入川”和“扶贫攻坚”工程。完善“联村联户”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促进工作实效。抢抓我县纳入全国四省藏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机遇,实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行动,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为重点,结合生态移民、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等项目,继续抓好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扶贫攻坚,有效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50个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力争年均实现20%的减贫目标。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城乡融合发展思路,结合扶贫开发、“下山入川”等工程,有序推进移民新村示范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加大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撤并行政村、合并自然村,加快实施农村饮水、道路、用电、通讯、邮政运输和投递服务等建设步伐,彻底解决农村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和通讯难问题,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围绕搞培训、建基地、创品牌、抓维权、增收入的思路,建立健全输转、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培训、输出、就业、回乡创业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完善输转、创业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输出劳动力在二三产业稳定就业,提升劳务输转质量和收入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年均劳务输转5万人(次),年创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

四、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

抢抓天祝县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强化两大流域综合治理,抓好生态移民、生态补偿等关键环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全力构筑石羊河和兰州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天然林、天然草原保护与治理。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冰川湿地资源保护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修复为重点,重点实施《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和《天祝县祁连山东段乌鞘岭生态恢复综合治理规划》三个规划,抓好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 进一步落实草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措施,促进天然草原得到修养生息和恢复治理,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天然草原永续利用。

——加强生态植被修复。对区域内植被破坏严重、自身修复能力较差、生态功能衰退、水源涵养较低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实施封山育林,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水源涵养效能;对宜林荒山荒地和草木覆盖度在80%以下的草场,采取人工造林、草场综合治理等人工修复措施,提高林草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程度;对海拔2600米以上和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分年度退耕还林(草),扩大林草植被面积,增加林草覆盖度,使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分布,提高水源涵养效能,确保全县两大流域生态环境根本上得到改善。

——加快生态移民步伐。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实施《天祝县2011-2020年移民扶贫规划》,对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农牧民群众通过“下山入川”移民新村建设、移民扩镇、县外移民搬迁等方式,按步骤、分阶段实施移民,减轻人畜活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压力。加强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重点景区的保护力度,逐步将景区内的全部农牧民转产发展到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环保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解决空气、土壤、固体废物和饮水安全等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农业面污染治理。加强城镇、企业、园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医疗垃圾等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解决城乡垃圾污染问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为目标,以园区为依托,通过技术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组合和企业循环生产,逐步在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五、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立足区位优势,以交通网络建设为基础,建设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改造提升一批农村集贸市场,培育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物流配送及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施万村千乡、县乡集贸市场改造等工程;改造重点乡镇粮库(站),完善县级粮食储备库,加快生活必需品储备库、储备肉库和天然气储备站建设,推进县乡超市、配送中心、村连锁农家店、城乡社区便利店等工程;形成服务全民、连接城乡、辐射全县、联动周边的现代物流网络。积极推进集建材、家具、服装、生资、电子、汽车、农机、药材等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商贸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实施汽车下乡工程,落实国家补贴政策,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满足群众便利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以打造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俗宗教生态避暑旅游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人文、生态两大特色,着力培育自然风光、藏传佛教和藏族、土族民俗风情三位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加强旅游宣传、包装和推介。积极创建天祝三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重点打造天堂寺、石门沟、天祝三峡等几个精品旅游景区景点。突出抓好旅游通景公路、景点联接公路、景区道路建设,完善景区(点)登山台阶、栈道、亭台、回廊、停车场、环卫、人造景观、环保缆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跨区域合作与交流,扩大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力争创建8个专业旅游村,促进特色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力争“十二五”期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实现海外游客接待和外汇收入的突破。

——加快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鼓励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担保机构、融资租赁业发展,逐步发展社区银行、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培育壮大金融市场。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仓储、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一批绿色饭店、宾馆,培育餐饮业品牌,提高接待能力。培育壮大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中介、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障碍,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大力发展会展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

——加大信息化建设。以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信息传媒事业。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融合,加快实施覆盖农牧区的通信村村通工程、移动网广覆盖工程、宽带通信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工程等建设,不断完善“网络连乡镇,信息进万家”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旅游信息化等各项信息服务业。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原则,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发展经济的重要位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乡交通道路建设。围绕 “二纵三横十条线”的路网主框架,重点实施通乡油路、乡村道连接、县乡道路改造、建制村通畅、自然村通达、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和设施农业路等建设工程,着力改善路网结构等级,加大道路养护力度,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所有县道和50%的乡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100%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重点抓好天祝至青海互助二级公路(包括五台岭7.484公里隧道)、天祝至景泰二级公路改建、东大滩乡至西大滩乡公路等省级、市级、县域联通道路等重大项目。建成客运中心、货运中心、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和2个四级乡镇客运站、8个四级乡镇货运站、100个村级候车亭、5个农村公路养护道班,全面推进县乡村、路站运一体化进程。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有效缓解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问题,提高水利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要优先保证移民生活用水设施农业灌溉用水。加快实施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南阳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项目、干旱草场节水灌溉工程、牧区饲草料地灌溉等重点水源和水利骨干工程。建设金强、安远、松山、朱岔四个灌区的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工程。抓好重要江河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道治理、护村护田堤防工程及内陆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黄河流域天祝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布局,形成覆盖全县、布局合理、容量充裕的电网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电源保障。重点抓好35千伏华藏变电站增容改造和松山、祁连35千伏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完善境内110千伏电源点和配套建设35千伏输变电工程或配套建设10千伏配网工程。完成天祝县35千伏变电站通讯光缆,解决9座变电站、1座开关站通讯数据传输和深沟至安远变电站输电线路建设。做好改造农村中低压电网改造,重点完善10千伏与0.4千伏配网和10千伏配网结构。改建10千伏线路212公里,改建0.4千伏线路160公里,改建变压器92台。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生活水平和质量。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争创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教学设备配备力度,争取将所有中小学建设成标准化学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点抓好基础教育,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扩大“双语”教育规模,优化“双语”教育资源,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教中心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基本建立起由坚实的基础教育、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组成的现代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增强科技服务功能。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畜禽品种改良、农业降耗增效、食品安全、饲草料种植加工、设施农业和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等实用技术,提高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服务能力,力争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藏医药研制开发、舍饲牛羊育肥、白牦牛种群繁育及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改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健全县有标准化综合医院、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有标准化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扩大藏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快藏医药产业化开发步伐。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成妇幼保健院、鼠疫疫源地强毒实验室及隔离病房、疫区景区检疫站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处置,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计划生育和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活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县、乡两级计生技术服务网络,提高优生优育水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全面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城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运行管理。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歌舞团演艺中心、科技馆、档案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文物、重要遗址、民族文化等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完善体育场馆?、高原训练基地、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配置完善县乡广播电视设备,提高广播电视服务和管理能力,形成广播电视“星网”结合的传输覆盖格局。

——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训、培养、引进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行业的紧缺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各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农村实用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以加强思想政治和领导能力建设为主,加大各级党政干部培训、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党政人才队伍政治素质和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专业结构配套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和设施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工程,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造就一批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素质全面提高,能够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提高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进一步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困难群体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加快防灾减灾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进度,扩大岔口敬老院建设规模,争取实施老年综合福利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天祝殡仪馆等服务设施项目。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促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发展,形成以防灾减灾、社会福利、残疾人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努力创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打牢谋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的思想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强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谋发展、抓发展上。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社会树立开拓创新、敢想敢干,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意识,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天祝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统战工作。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努力形成全社会共谋发展和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加快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乡村班子,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村级干部报酬,增加村级办公经费,大力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加快干部职工周转房和村、社区办公场所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接待服务条件。完善社区活动场所和行政村级组织场所,推行电子政务等新的便民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公、检、法、司系统和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寺庙建设,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切实解决好城镇拆迁、土地征用、涉诉涉法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认真做好经济动员、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加强统计、档案、人防、消防、老龄、气象、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残疾人和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统筹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对安全饮用水和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天祝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协调,加大监督检查,完善服务机制,确保《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一、深化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将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基础。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体制保障。坚持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农牧区土地、林权、草场经营权等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推行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决策机制,把制定公共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监管、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等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诚信天祝、服务天祝、效能天祝,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放到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加以推进。抢抓政策叠加机遇,深刻领会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支持甘肃发展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充实完善项目库,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保障项目前期经费,高质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谋划、包装和推进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争取和实施好已列入藏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三、完善配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落实天祝县《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现实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业园企业入驻优惠政策》等政策性措施,贯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激活民间资本,建立重大项目报批“绿色通道”,改善投资软环境,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建设。鼓励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全民自主创业。

四、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开放水平

坚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智力并重,充分发挥优势,把握发达地区生产要素转移的新趋势,围绕优势和主导产业,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鼓励企业创新。按照“招得进、落得下、快推进、速投产”的方针,提高项目引进成功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开放性经济发展。建立农产品销售、劳务输出、劳动力维权、产品信息、招商引资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融入兰白、金武经济圈,加强与周边藏区的联系协作,积极争取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联系,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知名品牌,开展经济开发与技术合作,实现空间与产业的有序融合。

五、强化组织落实,确保规划实施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把目标责任实施情况纳入全县总体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县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定期指导和督促检查,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各部门/乡镇要按照《规划(修订)》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年度抓好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跟踪分析与评估,当遇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不可预见因素,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严重偏离时,报请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研究,政府将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附件:天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调整表(修订)(讨论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