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
现将《天祝县2018年上半年畜牧业工作总结》报来,请审查。
天祝藏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
2018年6月30日
天祝县2018年上半年畜牧业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县畜牧业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144.57万头只,其中:牛15.26万头,羊126.06万只,猪3.25万头;存栏129.36万头只,其中:牛14.42万头,羊112.72万只,猪2.22万头;出栏15.21万头,其中:牛0.84万头,羊13.34万只,猪1.03万头;畜产品产量0.47万吨,其中:牛肉0.083万吨、羊肉0.23万吨、猪肉0.08万吨、禽蛋产量0.02万吨,奶类产量0.06万吨。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力培育精准扶贫产业。紧盯困群众脱贫增收目标,突出精准到乡到村到户,认真实施《天祝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牛羊特色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培育壮大肉牛、肉羊主导产业,目前完成《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天祝白牦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审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当中。配合实施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计划、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科技支持计划,2018年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人工饲草地0.75万亩。建立完善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点、包场(小区)服务制度,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饲草料种植加工、畜禽品种改良、畜禽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年完成农牧民培训22340人次,其中: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601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0余份。
(二)加强项目建设,不断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重要抓手,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投资10795.02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1.22万元,各项重点项目推进有序。一是2017年退牧还草工程,计划投资1390万元,建设围栏(轮牧)20万亩,人工饲草地2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万亩,毒害草防治1万亩。目前,完成投资491.22万元,种植人工饲草2万亩,正在开展围栏建设、补播改良和毒杂草治理工作。二是2018-2019年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草原封禁项目,计划投资2975万元,草原封禁围栏20.72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3.2万亩,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手续及批复,正在组织招标。三是2017年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计划投资1025万元,扶持建设30个人工饲草料种植及饲草料加工利用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建设200亩人工饲草基地,同时建设生产性基础设施和购置牧草种植及加工机械设备,补播改良天然草原6万亩,目前,已完成30个人工饲草料种植及饲草料加工利用示范点,正在开展补播改良招标工作。
(三)推进设施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设施畜牧业提质增效”活动,申报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生猪奶牛家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项目,扶持8个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积极开展南阳山移民点产业培育工作,在南阳山片德吉新村、祥瑞新村培育牛、羊为主的设施养殖产业,累计完成进畜603座21232头只,积极申报天祝县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区养殖示范点提质增效项目,计划在德吉、祥瑞新村扶持建设12个养殖示范点,目前项目已下达,正在组织实施。扎实推进闲置养殖暖棚消除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2343座、45.43万平方米闲置养殖暖棚,已整改消除1414座27.55万平方米,其中,拆除89座、1.43万平方米,进畜769座、15.64万平方米,转产423座、8.33万平方米,其他方式整改132座、2.15万平方米,整改率达到60%。
(四)加快畜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扎实开展绵羊改良工作,按照“调整结构、改良提高、经济杂交、加快出栏”的原则,在稳定提高细毛羊生产性能的同时,着力推广肉羊经济杂交技术,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目前完成绵羊改良13.42万只。强化肉牛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加快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完成黄(肉)牛改良0.1万头。扎实推进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培育,完成南甘杂交后代鉴定测产300只以及群体普查、系谱档案整理工作。
(五)加强地方良种保护,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在岔口驿马品种资源保护方面,向4个保种场补充优秀个体20匹,建立保种户100户300匹,修建栅式保定栏4个,测产鉴定200匹;调换种公马8匹,建人工饲草地400亩。在天祝白牦牛品种资源保护方面,购买优秀种公牛10头,补充到6个血统的核心群,选留培育天祝白牦牛优秀个体200头,推广、调换种公牛100头,开展天祝白牦牛群体普查鉴定和种牛评定工作。完成天祝白牦牛初生及六月龄鉴定100头,育成公牛等级评定200头,群体普查鉴定500头,建设饲草料基地400亩。
(六)加大优质牧草种植力度,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树立“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发展理念,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广黑麦、甜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完成优质牧草种植30万亩,进一步提高了牧草品质和产量,为减轻天然草原压力,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效支撑。
(七)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落实动物防疫“双轨”承包责任制,认真抓好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233.17万头(只、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达75%;完成常规疫病免疫注射129.34万头(只)次;完成畜禽内外寄生虫驱治100.27万余头(匹、只)次;完成以小反刍兽疫、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普查109.16万头(只、羽)次。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监督监管、信息上报、值班值守等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全县没有暴发重大动物疫病与动物性食品安全事故,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安全。
(八)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提高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及畜产品生产监管机制,提升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完成产地检疫活畜2.22万头(匹、只),养殖场(小区)、养殖大户出栏动物申报检疫率达100%。落实屠宰检疫“五不得”要求,严把屠宰检疫“五个关口”,屠宰检疫各类肉品33.51公斤, 屠宰动物检疫率、出证率、检出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屠宰检疫各项记录齐全规范。三是加大畜产品检测检验力度。完成例行监测4次,抽样检测262批(次),开展“瘦肉精”及其他非法添加物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合格率100%。
(九)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落实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下达2018年度新一轮草原补奖资金4898.02万元,其中:禁牧补助3467.2万元、草畜平衡奖励1430.82万元。严格落实省市县部署要求,靠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治整改工作,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制定下发《天祝县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张贴《关于草原禁牧区禁止放牧的通告》300张。组织工作人员到各乡镇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督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强化草原综合治理,实施药物和人工捕鼠,年内计划鼠害防治24万亩,牧鸡灭蝗虫22万亩,目前正在实施当中。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及草原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十)加大行业行政执法力度,保障畜牧业生产规范运行。贯彻落实《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畜牧业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上半年共开展全县动物卫生监督督查2次,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办理动物卫生监督违法案件3起,结案率100%。强化兽药、饲料(添加剂)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检查经营企业56家次,责令整改1起。二是加强草原监督管理。狠抓集中整治与日常巡查监控,严厉打击违禁行为,调处了信访案件和草原纠纷5起。协同林业、公安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对在草原上群采滥挖冬春夏草等药材的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通过宣传教育和设卡阻止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大规模的群采现象,保护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是认真开展草原行政执法工作。完成3个项目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报批工作,查处非法征收征用使用草原案件1起、结案1起,罚款28123元。四是扎实搞好草原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草原防火制度,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强化宣传教育和巡查,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多年来,由于县上财政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历史欠账多,全县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饲草料基地建设规模小,县乡畜牧技术服务设施不足手段落后,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弱。
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全县还没有专业化的畜禽及畜产品交易市场,饲料加工工业发展滞后,畜禽产品加工、冷藏、销售、流通环节也很薄弱,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不健全,产业整体效益低。农牧民专业化经营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专业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活跃的流通中介组织,大量牲畜及其产品被廉价贩往外地,特色优势还没有凸现出来。
三是动物防疫经费困难,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纳入财政预算,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疫病净化扑杀及补偿经费短缺。同时布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难度加大,我县畜间布病出现反弹,感染畜群呈扩大趋势,人间病例持续上升,检测净化难度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牧民持续增收两大目标,做大主导产业、做强区域性优势产业、做优地方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推动全县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大产脱贫业发培育力度。紧盯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总目标,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产业。突出精准到乡到村到户,认真实施《天祝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牛羊特色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培育壮大肉牛、肉羊主导产业,年内完成15个草食畜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改造,加快天祝白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年内建设免疫注射栏20个,引调种公牛90头,建设白牦牛育肥示范点8个,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二)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肉羊品种以引进南非肉用美利奴、湖羊等肉用品种为主导,示范推广南甘等杂交模式,年内完成绵羊改良30万只,提高母羊繁殖率和肉、毛品质。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牛的级进杂交改良为基础,引进利木赞等肉牛良种,进行冻配改良,年内完成改良0.5万头,提高肉牛生产性能与效益。
(三)持续推进设施畜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设施畜牧业提质增效”活动,扎实推进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年内改造草牧业示范点3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8个,持续提升设施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持续抓好闲置养殖暖棚整改消除工作,保证已建设施畜牧业全部发挥效益。
(四)完善饲草料生产加工体系。积极示范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揉丝打捆、微贮等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发放饲草料粉碎机等加工机械,支持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建设青贮氨化池(窖),提高秸秆加工效率和饲料化利用率。
(五)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监督管理、草原执法监管,严格落实“五禁”决定、《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解决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及时处理草原矛盾纠纷,严格执行草原征占用手续办理程序,全面落实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切实加大非法占用草原、乱挖乱垦等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健全完善草原防火制度,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扎实搞好草原防火工作。
(六)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排放和处理设施改造,加快推行“种养一体化”、“集中处理”等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利用模式,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防全控,全面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力争养殖场(小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89%,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同时,加强养殖场(小区)防疫条件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审查工作,严格落实门禁消毒措施、无害化处理措施、持证上岗制度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严格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管理,提升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