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县畜牧业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155.3万头只(匹),存栏89.86万头只(匹),出栏65.46万头只(匹),畜产品产量1.64万吨,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力培育精准扶贫产业。紧盯困群众脱贫增收目标,突出精准到乡到村到户,认真实施《天祝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牛羊特色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培育壮大肉牛、肉羊主导产业。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完成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建15个,建设白牦牛育肥示范点8个,在德吉、祥瑞新村扶持建设12个养殖示范点。组织建设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完成立项批复、土地流转、环评、安评、稳评、能评、水资源评价、取水许可、防洪影响评价、地勘、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青年鸡区工程完成6栋鸡舍土建工程及轻钢主体安装。蛋鸡区工程完成9栋鸡舍基础及3栋舍压顶及轻钢桁架结构安装。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实施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项目,投资140万元,扶持1家龙头企业和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扶贫带贫机制。投放基础母羊660只,以托管养殖方式,帮带朵什镇、松山镇、华藏镇15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元,帮带期限为3年,3年后向150户贫困户返还基础母羊660只。以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体系建设等项目为载体,鼓励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与贫困户签订帮带协议,通过劳务增收、租赁增收、保底收购、托管养殖等形式,带动华藏寺、安远、打柴沟、石门等乡镇40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整合畜禽健康养殖项目资金、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共150万元,以折资入股形式,一次性投入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每年向天堂、打柴沟、松山等乡镇的199户贫困户按8%比例给予分红,确保贫困户负赢不负亏。
(二)加强项目建设,不断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重要抓手,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汇报衔接,年内实施项目14项,争取国家投资9080.8万元。各项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一是2017年退牧还草工程,完成投资1390万元,建设完成围栏(轮牧)20万亩,人工饲草地2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万亩,毒害草防治1万亩。二是2018-2019年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草原封禁项目,完成投资2975万元,完成草原封禁围栏20.72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3.2万亩。三是2017年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完成投资1025万元,扶持建设30个人工饲草料种植及饲草料加工利用示范点,完成补播改良天然草原6万亩。
(三)加快畜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以提高养殖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年内完成绵羊改良30万只,黄(肉)牛改良0.5万头。结合畜牧良种补贴项目,投资24万元,向300户发展羊产业贫困户投放种羊300只,只均补贴800元,支持开展肉羊经济杂交,提高养殖生产效益;计划投资20万元,全面落实肉牛冻精补贴,补贴母牛0.5万头,头均补贴10元,引调牦牛种牛100头,头均补贴1500元,支持牛产业贫困户开展肉牛、牦牛改良繁育,提高牛产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四)加强地方良种保护,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在天祝白牦牛品种资源保护方面,补充优秀种公牛10头,选留培育天祝白牦牛优秀个体200头,推广、调换种公牛100头,开展天祝白牦牛群体普查鉴定和种牛评定工作。完成天祝白牦牛初生及六月龄鉴定100头,育成公牛等级评定200头,群体普查鉴定500头,建设饲草料基地400亩。岔口驿马品种资源保护方面,积极开展开展岔口驿马遗传多样性监测,编制上报《岔口驿马品种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天润公司、华锐之星等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装备升级和品牌创建,同时,在“兰洽会”“农博会”“农交会”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期间,集中展示“天祝白牦牛肉”等地方特色品牌,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大优质牧草种植力度,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树立“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发展理念,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广黑麦、甜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完成优质牧草种植30万亩,进一步提高了牧草品质和产量,为减轻天然草原压力,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效支撑。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新增秸秆加工机械903台(套),累计达到15014台(套),累计建成青贮窖279个7.99万立方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4%。
(六)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落实动物防疫“双轨”承包责任制,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重点,认真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457.80万头(只、羽)次,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抗体合格率平均达到70%以上;完成常规疫病免疫注射252.02万头(只)次;完成畜禽内外寄生虫驱治350.20万余头(匹、只)次;完成以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普查241.86万头(匹、只、羽)次。疫情监测、强制免疫、应急管理、信息上报、值班值守等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全县没有暴发重大动物疫病与动物性食品安全事故,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安全。
(七)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提高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及畜产品生产监管机制,提升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完成产地检疫活畜25.88万头(匹、只),养殖场(小区)、养殖大户出栏动物申报检疫率达100%。落实屠宰检疫“五不得”要求,严把屠宰检疫“五个关口”,屠宰检疫各类肉品128.68万公斤, 屠宰动物检疫率、出证率、检出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屠宰检疫各项记录齐全规范。三是加大畜产品检测检验力度。完成例行监测10次,抽样检测2163批(次),开展“瘦肉精”及其他非法添加物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合格率100%。
(八)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落实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下达2018年度新一轮草原补奖资金4898.02万元,其中:禁牧补助3467.2万元、草畜平衡奖励1430.82万元。严格落实省市县部署要求,靠实责任,强化措施,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制定下发《天祝县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实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草原生态保护监管网格,加大禁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督促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禁牧区偷牧及违反草畜平衡规定的行为,强化草原综合治理,实施药物和人工捕鼠,完成鼠害防治24万亩,牧鸡灭蝗虫22万亩。
(九)强化技术服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严格落实“县级技术单位包片抓乡镇、乡级技术人员包村抓场户”的技术承包责任制,完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服务机制,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饲草料种植加工、畜禽品种改良、畜禽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完成农牧民培训54500人次,其中: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145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7万余份。
(十)加大行业行政执法力度,保障畜牧业生产规范运行。贯彻落实《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畜牧业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结合节假日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查处动物卫生监督违法案件17起,罚款7670元,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二是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认真开展假劣兽药查处活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6人次,检查经营企业78家次,检查兽药使用单位138家次。三是强化草原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五禁”决定,张贴《关于草原禁牧区禁止放牧的通告》300张,张贴标语500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份。狠抓集中整治与日常巡查监控,严厉打击违禁行为,查处禁牧区违法放牧案件3起,罚款5600元;查处违反草原防火法律规章案件1起,罚款500元,调查处理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5起。协同林业、公安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对在草原上群采滥挖冬春夏草等药材的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通过宣传教育和设卡阻止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大规模的群采现象,保护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是认真开展草原行政执法工作。完成7家永久、临时占用草原573.23亩的审批工作,加大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力度,查处非法占用草原案件1起,罚款28123元,追缴草原植被恢复费498.1万元元。四是扎实搞好草原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草原防火制度,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强化宣传教育和巡查,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
(十一)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今年以来,按照“一岗双责”和“管行业管环保”的要求,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原则,认真“3+10”农业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防治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全县累计建成化粪池4582立方米,粪污堆集场19468平方米,粪污资源化利用达到86%。强化督促检查,对污染防治设施建而不用、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已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不合格、违法排污等问题,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规定予以查处,有效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多年来,由于县上财政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历史欠账多,全县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饲草料基地建设规模小,县乡畜牧技术服务设施不足手段落后,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弱。
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全县还没有专业化的畜禽及畜产品交易市场,饲料加工工业发展滞后,畜禽产品加工、冷藏、销售、流通环节也很薄弱,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不健全,产业整体效益低。农牧民专业化经营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专业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活跃的流通中介组织,大量牲畜及其产品被廉价贩往外地,特色优势还没有凸现出来。
三是动物防疫经费困难,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纳入财政预算,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疫病净化扑杀及补偿经费短缺。同时布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难度加大,我县畜间布病出现反弹,感染畜群呈扩大趋势,人间病例持续上升,检测净化难度大。
三、2019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体系建设、养殖场(小区)提质增效等项目,年内建设白牦牛育肥示范点3个;通过引调良种牛羊1674头只,完善饲草料加工体系,扶持15个养殖场(小区)提升发展效益和示范带动能力。结合畜牧业长远发展需要,争取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现代畜牧业主导产业等项目,积极谋划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好项目,提高项目储备的水平和质量,增强畜牧业发展投资后劲。
二是强化饲草料生产加工。种植小黑麦、甜燕麦等优质牧草30万亩。加大秸秆青贮、黄贮和揉丝打捆微贮技术推广,积极引进推广饲草料粉碎机等饲草料加工机械,降低农牧户劳动强度,提高秸秆加工效率和饲料化利用率。
三是优化畜禽品种结构。肉羊品种以引进南非肉用美利奴、湖羊等肉用品种为主导,示范推广南甘等杂交模式,年内完成绵羊改良30万只,提高母羊繁殖率和肉、毛品质。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牛的级进杂交改良为基础,引进利木赞等肉牛良种,进行冻配改良,年内完成改良0.5万头,提高肉牛生产性能与效益。
四是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天祝白牦牛、岔口驿马特色产业,加大服务对接力度,引进甘肃康美建设3万头白牦牛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做好天祝白牦牛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破题”工作,发展壮大白牦牛产业。申报岔口驿马品种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松山、石门、打柴沟、抓喜秀龙、安远镇等6个乡镇建设岔口驿马品种资源保护区,组建核心群3群150匹、选育群18群360匹、保种户100户,并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五是加快推进金鸡生态产业园建设。全面建成年存栏30万只青年鸡养殖区1个、年存栏30万只蛋鸡养殖区3个,年产2万吨预混料厂、年产1.2万吨有机肥的废弃物处理中心、年配送壳蛋2.2亿枚的蛋品物流库脱贫攻坚指挥部和综合办公区各1处。同时融合发展物流运输、包装加工、劳务服务、餐饮等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六是健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认真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确保全县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牲畜保险,实现贫困户养殖产业全覆盖,降低养殖风险。
七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严格落实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兑现年度补奖资金4898.02万元,其中:禁牧补助3467.2万元、草畜平衡奖励1430.82万元。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加强草原综合治理,实施2018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休牧围栏1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1万亩,治理毒杂草0.5万亩。认真贯彻落实《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草原防火制度,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强化宣传教育和巡查,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扎实搞好草原防火工作。
八是强化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突出抓好草产业开发、秸秆综合加工利用、畜禽品种改良、优质羊毛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畜禽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年内培训人数达到200人(次);完成农牧民培训5000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14000人次。抓好各类畜牧业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引路、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作用,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