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天祝>天祝要闻
【乡村行·看振兴】天祝县红大村: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信息来源: 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3-11-25 10:17 浏览次数: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天祝县华藏寺镇红大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依靠法治、德治、自治,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形成“支部带头治理、社会广泛参与、村民享受权益”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助推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树牢法治观念

靠宣传端牢乡村治理“明心镜”

红大村全面推行“红大村法律之家”模式,采取每月1次“法律大讲堂”、每季度1次群众学法活动、1个存有不少于300册法律读本的法治图书角、2个以上定期更新的法制宣传栏的“1+1+1+2”模式建设村级法律之家。

注重普法宣传。常态化组织村两委干部,在微信群等平台推送典型案例,将法律知识送至群众“眼皮下”。定期运用“红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宣传电子屏”播放法治节目,邀请民警通报近期发生的警情,切实将法律知识和防范上当受骗的方法技巧送至群众“耳朵里”。大力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等评选活动,带动所有村民小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将用法习惯示范至群众“心坎上”。

注重人才应用。邀请县级法律知识专家、利用返乡大学生、乡土人才搭建了一支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定期在村委会举办培训班,着重宣讲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政策培训学习。充分发挥农村的退休干部、教师、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筑村级法律服务队伍,打造农村法律服务的主力军。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建立村级法律服务志愿队伍,扎根农村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参与处理民间纠纷,为乡村法治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注重融合推进。让普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相互融合,切实通过加强法治普及宣传来推进群众知法、用法、学法,推动广大农民群众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法治观念进一步印入群众心中。

发挥德治效益

靠文明实践守望乡村治理“生态园”

以红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把爱党爱国爱集体、移风易俗、弘扬孝道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深耕传统文化“人文沃土”,提振群众“精气神”。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面向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群体,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激活了文化传承的“源头活水”,提振人们的精气神,同时以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教育引导村民保持淳朴之风,提升个人的集体认同感。

点燃道德模范“星星之火”,引领乡村“新风尚”。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对身边先进典型挖掘、整理、宣传,用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见贤思齐,用道德的感召“春风化雨”,带动村民崇德向善。充分利用微信、QQ等线上平台优势和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室等线下阵地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突出“身边人、普通事、真感情、正能量”,以身边好人好事感动和引领身边人,增强村民认同感。以家风促村风,以村风促民风,能够在有效降低乡村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引领乡村新风尚。

扎紧赏善罚恶“制度篱笆”,弘扬社会“正能量”。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一约四会”为依托,通过群众评议“红黑榜”、开设“道德积分超市”等方式,对“五好四美”予以奖励、宣传,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予以处罚、曝光,提升村规民约作为“软法”的约束作用。加强乡村舆论阵地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体系,引导村民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增进对“弘扬新风尚、改易旧习俗”的共识,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在春风化雨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筑牢自治平台

靠共治画出乡村治理“同心圆”

红大村积极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解决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补偿、民政救助、“一事一议”等发展问题,着力将隐患解决在决策之前。建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公开制度,设立规范的“四务”公开栏,党务、村务、服务等一般性事务每季度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1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及时公布,让群众对村级事务一清二楚。

搭建村民议事平台。坚持“有事好商量”原则,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定期组织议事会成员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充分协商,找出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推动思路和决策赢得群众认同。

搭建为民服务平台。通过村干部轮流值班,在党群服务中心搭建以代办服务、志愿服务、信息服务、退役军人服务为主的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搭建纠纷调解平台。坚持“三调联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纠纷“一揽子”调处,矛盾“一站式”化解,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搭建文明传播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推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道德积分”管理模式,倡导文明乡风,激发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觉成为文明行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搭建群众监督平台。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使基层“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媒体记者:郑金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