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天祝>武威政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巡讲活动侧记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发布日期: 2023-11-29 08:33 浏览次数:

“新的目标已确定,有了中心任务和使命,高举旗帜向前进,民族要复兴……”在凉州区丰乐镇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巡讲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董永虎正在展演凉州贤孝宣唱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名嘴花样宣讲深受基层群众喜爱,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连连拍手叫好。

今年以来,市委讲师团坚持基层理论宣讲要“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目标,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宣讲活动,聚焦“谁来讲、讲什么、如何讲、在哪讲”的问题,探索打造“武小宣”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百姓日常、浸润群众心田,努力让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充满时代特征、理论深度、价值情怀、创新品质,打通理论宣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把握实践维度,突出需求把理论讲活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站稳人民立场也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所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必须紧贴形势新发展、人民群众新需要,着眼群众理论需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讲明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透彻,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在深入基层调研基础上,探索构建了“1+N”宣讲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1”就是要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为主题主线,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时政热点与人民群众关切的社会热点充分结合,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与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身边事相结合,使理论宣传宣讲更加深入浅出、喜闻乐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就是说要让农民种地挣钱,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那怎么种地挣钱呢?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民勤县苏武镇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巡讲会上,市委讲师团干部紧贴农村百姓关心关切,用“大豆危机”的故事讲清楚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讲清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百姓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深受百姓喜欢。

在古浪县和天祝县的理论巡讲中,宣讲团成员宣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带来了“半小时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微宣讲,用通俗的比喻和贴近群众的例子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

“N”是结合基层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理论,讲好党史党建、产业发展、就业政策、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惠农政策、农技知识、文化文艺、科技知识、健康知识等方面内容,与各职能部门合作,注重统筹资源构建大宣讲格局,使宣讲内容扎根本土、立足实际、紧跟潮流、贴近大众,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工具的犯罪行为,你根本见不到骗子本人,你也压根不知道是谁把你骗了……”在古浪县富民新村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巡讲会上,市公安局民警通过一起起真实发生的案例讲清楚了电信诈骗的种类,讲清楚了怎样识别和防范各类电信诈骗,更是将“96110”诈骗报警电话深植于干部群众的脑海中,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微宣讲”。


把握理论维度,走近群众把理论讲透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建立健全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宣讲制度,开设“三个课堂”,在14个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巡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武小宣·大讲堂”,利用广场公园、院落田埂等户外场所打造“武小宣·微课堂”,利用“学习强国”武威学习平台、“甘肃党建”平台、市县区融媒体中心平台等,积极打造“武小宣·云课堂”,注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矩阵,让党的声音更快更准更广地进入千家万户。

在大滩社区宣讲时,宣讲团成员用亲切乡音宣讲了新时代10年民勤县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和发生的新变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了力量。在富民新村“武小宣·大讲堂”上,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王玉红分享家庭恩爱和睦、奋斗创业的故事,激励移民群众用勤劳智慧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在黄羊镇上庄村“武小宣·微课堂”上,科普大篷车开到广场院落,将一件件科普展品摆在文化广场上,吸引周边老百姓纷纷驻足参观、互动体验,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亲身演示,为群众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互动体验课,让老百姓在娱乐中学习科技知识,村民们说:“很新奇、很喜欢,还学到了知识,以后多多来,让娃娃们多看看、多学习……”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结合群众身边事,组织百姓身边致富能人、道德模范,用乡音讲好致富故事、讲好道德故事、讲好奋斗故事。用“亲身经历”讲出“理论魅力”、用“邻里家常”唠出“理政新篇”,做到有滋有味、贴近贴心、使百姓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


把握价值维度,贴合喜好把理论讲深


理论宣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要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的”。在三县一区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巡讲活动中,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的同志们结合地方特色,走到哪里就结合地域讲哪里的特色文化,向乡亲们讲述凉州文化、讲苏武牧羊、讲商埠重镇古浪文化、讲华锐藏乡文化,使理论宣讲更有温度、更有色彩。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武威拥有传承悠久、润泽人心的文化资源,将“凉州贤孝”等文化瑰宝融入理论宣讲,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突破了传统宣讲的单调,寓教于乐,群众爱听爱看、乐在其中。“凉州贤孝”非遗传承人董永虎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入唱词,在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巡讲中深受群众喜爱,传统唱段《三姐拜寿》倡导老百姓要崇尚孝老爱亲。民勤县结合“民勤曲子戏”,古浪结合快板小品,天祝结合华锐藏歌,推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宣讲作品,让理论宣讲有“形”更有“效”、出“新”更入“心”,让群众接受思想洗礼的同时感受文化之美。


把握创新维度,集聚力量把理论讲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关键在人、在队伍。武威市以“武小宣”理论宣讲品牌建设为引领,巩固壮大理论宣讲主体力量,继续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注重选育培树,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深受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队伍,不断增强宣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广泛组织理论骨干、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百姓名嘴等50多人加入“全市理论宣讲人才库”,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的四级理论宣讲员队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宣讲员,以自身经历和感受讲述精彩故事,用微宣讲释放大能量,让理论在“双向奔赴”中产生文化共鸣。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林业英雄郭万刚,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莉玲、全国最美公务员杨斌、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狄世俊等陆续走上讲台,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宣讲好行业故事。开展理论骨干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先进典型讲事迹、百姓名嘴讲故事等“菜单式”理论宣讲活动,实现群众“点单”、示范点“接单”、宣讲团“送单”、听课群众“评单”的互动式宣讲,推动宣讲既分不同人群“精准滴灌”,又形成广泛覆盖“燎原之势”。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创建“有阵地、有机构、有师资、有制度、有菜单、有标识”的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目标,组织市、县区宣讲骨干深入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方式,进一步理清思路、精准对接和把握基层理论宣讲需求,持续打造“党课开讲啦”“武小宣”“理响凉州·一刻钟”“绿洲新声”“昌松有理3410”“天祝微宣”等特色宣讲品牌,有效找准“要讲”“要听”“要干”的契合点,走进基层讲理论、解政策、传精神、谈发展、送文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武威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蔡生菊 盛举文 孙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