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手谈发展”专栏|展现新作为 争当排头兵(七):访天祝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爱花。
天祝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爱花: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县文旅局将以“文旅活县”行动为统揽,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着力点,以突出打造文旅首位产业为导向,以“五落实三保障”为抓手,统筹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项目建设抓落实,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华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中心、华藏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二期)等6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运。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总体思路,申报建设华藏景区基础设施(三期)、抓喜秀龙旅游基础设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祝段)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3.35亿元。精心谋划2023年村级文化体育健身场所、旅游应急救援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6个文化旅游基础建设选址项目。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后续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围绕文旅活动抓落实,在打响文旅特色品牌上下功夫。丰富文化旅游体育活动,高标准、高质量举办中华民族大赛马,天祝县“二月二”、“六月六”民族传统赛马会等品牌赛事,持续举办全民健身跑、特色美食节、锅庄舞大赛等群众活动。积极申办承办“陇越骑联”山地自行车赛天祝段比赛、“野性祁连”山地越野赛等高水平赛事,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
三是突出群众文体抓落实,在逐步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组织实施书画展览、文博研学、文化进万家、图书“六进”等活动,持续打造“华锐锅庄”“华锐民歌”“土族安召”等文艺品牌。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开展培训、采风、演出等创作展演活动。大力推广拉拔牛、翻轮胎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竞技项目,带动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提升全县广大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四是紧扣乡村旅游抓落实,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上下功夫。精致规划南泥沟帐篷城、城南农家乐、天堂民宿3个集群,沿400公里风情线打造哈溪双龙、天堂本康等16个特色旅游村,精心建设抓喜秀龙至天堂(民俗风情体验线)、祁连至大红沟(乡村旅游观光线)2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观光、风俗民情感受、乡土菜肴美味品尝等多种休闲体验活动,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
五是着眼保护传承抓落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接续做好天祝东大寺消防安全工程建设、岔口驿堡遗址保护修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祝段)等项目工作。抓好国家及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非遗+”,开展非遗项目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非遗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非遗活态化。
六是细化措施,长效联动,抓好文旅市场监管,强化市场安全保障。持续开展文旅市场整治行动,全面落实“扫黄打非”“扫黑除恶”、法治建设、防灾减灾、禁毒、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周边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强化文物巡查检查,健全文物保护三级网络,提升文物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整治、文物消防安全、打击文物犯罪等专项行动,确保全县文旅行业安全、平稳、有序。
七是凝聚合力,多方兼顾,抓好品牌宣传推介,强化文旅服务保障。组织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企业和个人参加“武威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展”,推广我县文化旅游项目和特色产品。借助马蜂窝、今日头条等众多媒体宣传平台,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宣传营销,进一步擦亮打响“青藏之眼·绿色天祝”文化旅游名片。建立健全文旅行业服务人员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懂文化、懂旅游、懂品牌、会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岗位技能,提升服务质量。
八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抓好干部队伍锤炼,强化纪律作风保障。践行“四敢”要求,深化作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激发全局上下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认真念好“敢”字诀,全力实现“开门红”,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文旅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活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动力,调动干劲,为推动全县文体广电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全媒体记者:马才郎旦 李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