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天祝>自然地理>天祝简介
天 祝 县 情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之地,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1936年,以境内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天祝”命名。1950年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白牦牛之乡、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中国高原走马之乡。全县辖14镇5乡、178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有藏、汉、土、回、蒙古等28个民族。境内海拔2040—4874米,年平均气温0.3℃,年降水量397.4毫米。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7万亩,草地面积473.19万亩,林地面积346.11万亩,森林覆盖率35%。

天祝区位优越,南接兰州,东靠景泰,北邻古浪,西邻青海,西北与肃南县接壤,距省城兰州市120公里,距中川机场100公里,距武威市130公里。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塞,兰新铁路、G30高速、G312国道和正在建设的兰张三四线高铁贯穿全境。

天祝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4%,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大通河、金强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

天祝文化底蕴深厚,夏至汉初先后为羌戎、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明至清初实行千百户制度,清乾隆时期设庄浪茶马厅,管理境内36族、14寺院。天堂寺有亚洲最大的宗喀巴木雕坐像、达隆寺为康熙御赐“报恩寺”、石门寺为仓央嘉措驻锡过的寺院、东大寺内藏有全国至今发现的唯一大型《西游记》全本壁画;“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境内有乌鞘岭长城、松山古城、栗家庄汉墓群、祁连岔山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墓群、岔口驿古堡等古迹,其中乌鞘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开展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依法治县五大行动,全力抓好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城镇提升、工业转型、商贸重振、教书育人、社会治理八件大事,努力建设兴旺天祝、绿色天祝、富裕天祝、魅力天祝、活力天祝、开放天祝、幸福天祝、平安天祝,着力打造要素聚集的诗意乡村、令人向往的生态家园、独具优势的产业高地、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人民小康的幸福乐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天祝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