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加快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理清工作思路,夯实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做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长治久安,实施生态优先、创新驱 动、产业富民、人才引领战略,走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强化市场引导,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1.培育产业新动能,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继续发挥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主导产业优势,严格按照《2018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要求,全镇种植高原绿色有机蔬菜3.57万亩(其中建档立卡户种植1.77万亩),在庙儿沟、下河东、安家河、上河东、石板沟、安门、金强驿、石灰沟、大庄、深沟、火石沟、打柴沟、铁腰等村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示范点13个,各示范点通过积极引导群众选择合适地块、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合力打造示范亮点,实现群众稳步增收。继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全镇种植中药材700亩(其中贫困户63亩);马铃薯2000亩(其中贫困户1056亩);种植青稞5900亩(其中贫困户3743亩)。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8万亩,建成安家河、庙儿沟村高效农田节水示范点2个。健全规范马铃薯、青稞良种基地建设,实现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2.发展现代农业,全面促进日光温室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日光温室投入力度,动员群众积极配套日光温室自动温控、灌溉管理等新型智能设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调整日光温室种植结构,进一步促进温室管理现代化,提升温室种植效益,年内在下河东、庙儿沟、尕哇寺建成日光温室标准化生产示范点3个,积极争取安家河、火石沟等村部分日光温室升级改造工作和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项目。继续巩固日光温室生产经营成果,彻底改善低效益日光温室经营状况,把日光温室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3.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统筹做好种牛羊育种推广。完成动物疫病防控重大动物17万头(只、羽),常规免疫30万头(只、羽),布鲁氏杆菌的疫病防控免疫7万余只,抽血检测羊布鲁氏杆菌600份,产地检疫4万余头,落实养殖场监管,多隆村开展培育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完成绵羊改良6.77万只,在斌斌养殖场,兴牧养殖场,新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天祝县2017年草牧业发展实验试点项目》,忠义养殖场和青莲养殖场标准化殖养场改扩建项目。在多隆村新建白牦牛育肥示范点3处,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6台(套),购买种公牛6头,以健全白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在多隆和下十八实施白牦牛保种选育,在友谊和石灰沟实施岔口驿马保种选育工作。
4.提升能力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按照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根据农牧民实际需求,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培训、分户指导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力争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户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科技入户率达98%以上。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为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科技试验示范。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注重源头管控,推进农业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全镇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对全镇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和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定点跟踪检测,确保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强化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经营门店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业投入品的在源头上得到保障。继续做好废旧农膜、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和尾菜的清理处理工作,确保农田废旧农膜回收和尾菜规范处理率达到95%以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6.强化责任管理,切实做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坚持严字当头、产管并举、标本兼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要强化“检打联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使用违禁农药问题,严禁假冒和劣质种子、化肥、农药流入市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二要进一步做好农药及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管理和岗前培训工作,坚决取缔非法或无证生产、经营活动;三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制度,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的经营和安全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从农用物资的质量、品种、委托经营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规范农资市场,保证农用物资质量安全,确保农牧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施上“放心肥”,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安全。
三、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7.进一步夯实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安门、上河东、金强驿、深沟等村组,实施护村护田项目,在上河东、下河东、金强驿等村继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做好水源保障一期、二期工程,加大人饮工程巩固提升项目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石板沟水库。
8.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540万元,完成打柴沟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打柴沟主街、下河东、打柴沟等村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贫困户产业培育项目、安门村农田渠系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铁腰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010万元,完成投资560万元的铁腰、深沟、庙儿沟、大庄、多隆、石板沟及打柴沟7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投资450万元的山水林田湖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打柴沟镇移民迁出区植被恢复工程。总投资386万元完成打柴沟镇2018年重点村消防点建设及简易垃圾处理项目。
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统筹做好其他工作
9.聚焦集体经济,推进“三变”工作改革试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今年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贫困村脱贫的一项重要量化指标。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继续加强完善村级集体经济规划,积极探索适合本村运行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风险管控,有效、合理利用好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在“保本增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同时各村根据《天祝县打柴沟镇农村“三变”改革工作试点方案》,摸清三资存量、村级集体资金情况,区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别登记造册备案,建立健全村级“三资”管理台帐。依托雪峰源、天禾等农业企业在金强驿村、深沟村展开“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10.保障农民权益,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已完成土地确权权属调查、测量核定、审核公示、农户签字确认等重点工作任务。年内主要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资料整理归档等收尾工作。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健全村级土地流转台账。
11.完善制度保障,发挥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 2018年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和指导工作,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实现建档立卡户入社全覆盖,同时积极引导非建档立卡户入社发展。建立合作社测评管理机制,各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台帐,对合作社项目申报、等级评定、政策扶持方面进行审核把关,大力支持经营管理健全、带动作用明显、运行良好的示范性合作社,逐步淘汰管理不善、经营混乱、运行不良的“空壳”合作社。
12.推进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措施。为了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群众风险管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对全镇高原绿色有机蔬菜、日光温室、中药材建档立卡种植户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落实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保险面积17710亩,日光温室保险336座,中药材保险面积63亩。
13.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农机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拖拉机年度检审验、农机驾驶员培训及管理,加强农机安全知识宣传及教育培训,做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提高土地深松作业技术水平。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14.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站所各负其责的“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领导要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谋划推动,对重点工作要逐领域、逐项研究,对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指导解决。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各站所要各尽其责、主动作为,行成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各支部要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标本兼治,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坚决查处扶贫开发、土地征用、涉农惠农资金等领域侵犯农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
1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精准脱贫目标,大力推进以“党建引领、产业富民”为核心的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建设,深入开展先锋引领行动,强化农牧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围绕“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使党员聚在合作社里,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建与扶贫产业培训有机结合,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双进”工作,提升党员致富带福能力。严格落实“五议五公开”工作法,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农牧村基层基础保障,全面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提高村级自主发展能力。
16.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探索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各类经济服务组织有机融合、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城乡融合新型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补充、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农村居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加强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的监督。推进镇村二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着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夯实“平安打柴沟”建设基础。广泛开展法律“进农村、进农家”等普法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健全完善镇规民约,促进农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