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凝聚全县抓招商促发展的工作合力,赋能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按照“聚焦产业、协同推进、招大引强、量质并举”工作思路,加力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围绕我县资源禀赋和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生态工业、新材料、新能源、藜麦、食用菌8条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大引资引大资的浓厚氛围,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为促进全县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2024年,新引进10亿元以上省外项目不少于4个、1亿元以上省外项目不少于22个。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2%、总量达到99亿元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梳理我县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特色产业以及投资环境、服务流程等,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清单。
1.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各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牵头负责,依托各产业链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出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确定产业链招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为产业链标靶定向、精准招商打好基础。(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各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
2.充实完善投资机会清单。立足全县产业资源现状,准确把握扶持政策、市场规律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导向,科学谋划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整合”的项目,及时调整充实全县招商引资投资机会清单。健全完善项目库管理机制,按照项目成熟度,将入库项目分为A(具备落地条件)、B(有明确投资意向)、C(正在对接洽谈)三级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及单位)
3.制定完善目标企业清单。紧盯4个10亿级产业集群和8条重点产业链,结合自身产业特色,针对各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环节,精准梳理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名单,制定完善重点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开展精准招商。(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各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
4.修订完善扶持政策。系统研究并修订完善产业发展相关财政、税收、科技、教育、土地、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和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政策,完善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切实增强扶持政策的吸引力,真金白银招大引强。对延链补链作用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方式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教科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税务局、县招商局)
(二)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4个1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和8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由产业链链长、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负责,实行“一产业一专班”,锁定“高精新”,突出“链群配”,精准对接“三类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产业“头部企业”,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各产业链招引项目增速达到32%以上,取得数量、质量新突破。各产业链链长、执行链长部门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各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
(三)围绕重点区域精准招商。要紧盯目标、勇挑重担,锁定行业头部企业,全面动员、全面出击、全面发力,不遗余力开展招商,做实做细招商项目落地工作。积极参加省市领导带队的专题招商活动,赴长三角、广东福建、京津冀及山东、成渝等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洽谈对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及单位)
(四)不断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围绕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碳基新材料延链补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工业园区要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2%以上。(责任单位: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招商局)
(五)围绕重点节会招大引强。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投洽会、西博会及兰洽会、药博会等重点展会,及早同优质客商洽谈对接,做好项目引进和签约工作。每个产业链选取1—2个有影响力的商洽会,宣传资源优势,推介重点项目,招引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府与企业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促进活动,以商招商、以企引企。重点做好第30届“兰洽会”招商工作,精心组织宣传推介、对接洽谈等活动,积极参加武威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专场签约仪式,力争签约合同金额达到8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招商局、各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招商局)要认真分解落实招商目标任务,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要做好产业项目落地的协调推进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承担起招商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带头亲自抓招商,压实责任链条,形成工作合力,定期调度招商引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特别是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体责任,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状态和作为,树牢“一盘棋”思想,广泛参与、协同配合、各尽其责,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县委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六必访”,强化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签一个落一个,建一个成一个。
(三)加强督查考核。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招商引资工作成效进行评价,定期亮底晒单,突出正向激励,进一步激发全域参与招商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确保招商工作取得实效。县招商局每月汇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开展招商活动、项目签约落地等各项工作情况,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附件:1.天祝县2024年产业链招商图谱
2.天祝县2024年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链目标企业清单
附件1
天祝县2024年产业链招商图谱
为进一步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引擎,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制定2024年产业链招商图谱。
一、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按照打造“寒旱农业一生态循环一绿色产品—优质品牌”全产业链的理念,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以特色农产品食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紧盯产业链短板,引进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加销服”“科工贸旅”一体化发展,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促进产业上承市场、下接要素、前延后伸、横向配套、渗透融合、集群成链,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8家以上,发展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打造4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十亿的重点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5亿元。
(二)产业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天祝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祁连山冰川雪水供给充足,水、土壤、大气污染少、隔离条件好,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天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天祝是全省草地畜牧业和高原绿色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天祝白牦牛、岔口驿马、天华肉羊、藜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荷兰豆、甜脆豆、西兰花、高山娃娃菜等10余种农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天祝县被誉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夏菜之乡”“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天祝高原走马之乡”。三是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引导龙头企业深入发掘、精心开发特色农畜产品,用足用好“天祝原生”区域公共品牌和“一都四乡”金字招牌,创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争取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加快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互为支撑、一体打造的农业品牌新格局,不断提高农特产品的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培育基础良好。立足县域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扩大种养规模,通过产业补贴、贴息贷款、农业保险等方式,助推建立产业体系、强化产业品牌、加大科技创新、着力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营销宣传、强化技术服务,形成八大产业聚集区。到2025年,力争牛饲养量达27万头,羊饲养量达210万只,鸡养殖量达到120.14万羽,岔口驿马饲养量达10000匹,高原夏菜种植面积17.2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10000万袋、畦栽50万平方米,藜麦稳定在6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二是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坚持“优势产业育龙头、龙头企业兴产业”发展思路,外引内建,积极培育发展一批知名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龙头企业4家以上。树立一批龙头企业标杆,力争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以上。助推企业加快提档升级,提升企业形象和产业引领作用,新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
(四)链条企业
——白牦牛产业。链主企业:武威天润白牦牛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骨干企业:天祝华锐之星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
——肉羊产业。链主企业:伊泉农牧有限责任公司。骨干企业:甘肃兰天同和农业有限公司、天祝县荣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天祝县桑杰吉养殖场、天祝县清河兴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天祝县姬得成罗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鸡产业。链主企业:北京申城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骨干企业:天祝县益帆养殖专业合作社、天祝县绿生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
——马产业。骨干企业:天祝县华锐奔腾养殖基地、天祝县万良走马养殖场、天祝县多隆走马保种选育营销场等。
——蔬菜产业。链主企业:天祝富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骨干企业:甘肃康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苑美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华锐慧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中药材产业。链主企业:天祝祁连藏药业有限公司。骨干企业:天祝高原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裕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五)短板缺项
现代种业方面,缺少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方面,缺少精深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农产品种植养殖方面,缺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方面,缺少集仓储保鲜、加工、物流、交易、检测、集中配送、配套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
(六)参考目标企业
——制种企业:先正达、中农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大北农、丰乐种业等。
——牛羊企业:山东益生种畜禽、蒙都羊业、内蒙古赛诺种羊、新疆华凌农业等。
——果蔬企业:山东瑞航集团、宏辉果蔬、安信种苗、水发集团、珠海华发大健康、顶能食品、寿光集团、巨龙集团、顶能食品、振亚生物科技、味知香等。
——食用菌企业:山东七河生物、福建神农菇业、贵州宏臻菌业、福建亚西雅菌业。
二、生态环保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以“双碳”战略目标为引领,以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产业链企业为主体,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着力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做大做强绿色环保产业,着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全力推进绿色环保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努力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天祝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业优势
一是生态环境基础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8.34%,草原植被覆盖度达94.54%,城市和县城新增绿地652.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03%。二是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成绩显著。2023年在申报完成天祝县城投公司岔口驿建筑用砂石料矿创建省级绿色矿山基础上,2024年计划完成同德煤矿、松山滩口石灰岩矿省级绿色矿山创建,使全县大中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比例达到100%。三是政策机遇好。武威生态治理已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三)发展现状
依托我县生态林草资源优势和环保产业基础,以产业链企业为主体,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全县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保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得到了有效转化,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正在初步形成。
(四)链条企业
——天祝宏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五)短板缺项
环保项目自身造血能力差,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缺少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缺少“专精特新”企业;缺少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废弃物等回收利用的企业;缺少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的企业;缺少对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企业。
(六)参考目标企业
——固废医废处理企业:高能环境、瀚蓝环境、现代投资、华宏科技、雪浪环境、东江环保、永清环保、依米康等。
——生态修复企业:岭南股份、中锐股份、大禹节水、光大环境、东方园林等。
——废水资源化利用企业:万邦达、中环装备、格林美、伟明环保等。
——农业废弃物处理企业:江平生物、三聚环保、格林美、利安隆、兴业科技等。
三、文化旅游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以“锻造优势长板、补齐弱项短板、做强做大‘链主’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夯实产业链基础、优化产业生态”为总体思路,以“文旅活县”行动为统揽,紧盯“特色村+大景区+精品线”产业布局,倾力打造“距内地最近的高原藏乡生态旅游目的地”,着力构建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全县产业发展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产业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天祝是内地通往河西、新疆的咽喉要塞,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县城华藏寺东距省城兰州120公里、中川机场100公里,北距武威130公里,“兰新”铁路、G30高速、G312国道和兰张三四线高铁贯穿全境,是甘肃中部与青藏地区交流融合的重要节点,是西北重要的民族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交汇之地。二是自然风光独特。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碧草如茵,有抓喜秀龙草原、祁连冰沟河、马牙雪山、丹霞地貌等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已建成冰沟河4A级旅游景区、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天堂南拉民俗度假村、南泥沟草原部落、大红沟梯田花海等,是以兰州为中心旅游圈中最具吸引力的消夏避暑理想之地。三是文化底蕴丰厚。这里居住着藏、土、蒙古等28个少数民族,游牧和农耕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锐民族文化,是民俗宗教的旅游胜地。有华锐藏族民歌、“锅庄”及土族“安召”等歌舞,烤全羊、酥油糌粑等美食,壁画、唐卡、刺绣等精美别致的民间艺术珍品。藏传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有北方五大名刹之一的天堂寺、亚洲最高的木雕坐佛宗喀巴大师佛像、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元代青铜牦牛以用汉、明长城遗址、松山古城和格萨尔王霍岭大战古战场遗迹。
(三)发展现状
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首位产业,紧盯“特色村+大景区+精品线”产业布局,精心谋划吐谷浑王族墓葬区保护利用、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基地建设、华藏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期)等重点项目14项,总投资8.2亿元。谋划储备西大滩夏玛景区旅游综合开发、哈溪镇龙滩老街旅游景区运营开发、大红沟镇乡村田园综合体开发、天祝县户外运动基地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19项,总投资40.2亿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哈溪双龙、天堂本康等16个特色旅游村,大红沟景区已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全市第一个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乡村旅游景区。2023年,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49.69万人次,同比增长36.50%;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38.11%。其中,乡村旅游人数84.14万人次,同比增长39.24%;综合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31.81%,文旅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四)链条企业
——链主企业:天祝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公司。
——骨干企业:天祝三河源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天祝南拉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天祝县煜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五)短板缺项
一是产业聚集效应不强。县域内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功能水平不够高,旅游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度不高,旅游大环线还未形成规模效应,文旅融合带动能力不强,文化旅游骨干企业较少。二是民族民俗文化挖掘不足。缺少景区开发的深度体验实体互动项目,缺少创意文创产品和精细化文化旅游商品开发项目,缺少综合性星级酒店、特色民宿项目。三是文旅专业人才缺乏。文旅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在文创设计、旅游规划、宣传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项。
(六)参考目标企业
——马蜂窝、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瑞气祥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四、生态工业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着力增强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引导生产要素聚集。依托金强工业集中区,加强国家火炬天祝高性能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引建一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藏中药材精深加工,着力引建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石门产业园。形成以金强工业集中区为重要平台,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为模式的产业链梯度培育体系。有序有效推进生态工业开发建设,强化产业配套协作,做大做强生态工业现代产业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发展现状
一是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天祝县已初步形成碳化硅冶炼、煤炭开采洗选、新型建材、新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目前,共有各类重点工业企业71户,其中规上企业40户。2023年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3.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全部工业增加值16.46亿元,增长2.8%,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5.79亿元的21.72%。二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引进实施年产2万吨碳化硅段砂、食用菌深加工及菌棒生产等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项目;玛玡冰川年产18万吨天然矿泉水改扩建、年产3万吨碳化硅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第二批100千瓦新能源风电、年产6万吨工业硅、年产180万吨洗精煤等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全县在建工业项目33项,总投资56.74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41亿元,同比增长276%。三是园区效应加快显现。修编完善《武威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规划建设石门产业园,加快集中区增容扩区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一区两园”发展格局,打造以碳化硅及精深加工、工业硅、新型建材等产业为主的宽沟重工业园区,培育发展以原生食品、藏(中)药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石门产业园区。
(三)产业优势
一是总量规模不断做大。“十四五”期间,工业增加值、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7%、15%、10%以上。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由“十三五”末的9.53亿元、2021年的12.96亿元突破1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1年的21.5%提高到33%左右。二是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由2021年的7户增加到11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18%提高到20%以上。三是生态工业快速增长。到2025年,百亿级产业链(集群)达到1个,碳化硅产值由2021年的22.8亿元增加到35亿元;煤炭采掘、洗选行业产值由2021年的9.36亿元增加到22亿元;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由2021年的0.65亿元增加到1.3亿元。四是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89户增加到130户,其中工业企业由2021年的70户增加到100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4户增加到46户,力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户。
(四)链条企业
——链主企业:窑街煤电集团天祝煤业有限公司、天祝玉通石门河碳化硅有限公司、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天祝创亿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骨干企业:天祝正昱碳化硅有限公司、天祝玉通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天祝县同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天祝华电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五)短板缺项
一是生态工业产业链条不健全。绿色工业占比较小,生态工业产业链条短,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紧密,特色产业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产品种类少、附加值低,带动效应不明显。二是碳化硅产业链延伸进展缓慢。碳化硅产业下游产业发展较慢,产品附加值和收益率不高,尚未形成碳化硅冶炼、碳化硅微粉加工、高端耐火材料以及碳化硅微粉为基本原料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的完整生态产业链。三是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作用不强。重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较弱,缺乏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落地。
(六)参考目标企业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河南亚坤实集团。
五、新材料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目标要求,以构建碳基新材料、硅基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三个细分产业链为发展方向,以做大体量、做强企业、做优产业为目标,实施产业集群构建、链主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找矿突破战略、招商引资突破、绿色低碳发展“六项行动”,引进实施一批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形成特色突出、集聚明显、协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发展现状和产业优势
围绕“一区两园”发展布局,研究制定出台了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工作责任体系,成立工作专班,靠实“链长”“执行链长”以及“执行链长部门”工作责任,加快推动以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碳基新材料产业。全县现有碳化硅冶炼及精深加工企业22户(其中:碳化硅冶炼19户、精深加工企业3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2023年,实现碳化硅产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时,已建成中钢耐火年产2.5万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生产线、众力鑫佳年产3万吨碳化硅微粉深加工生产线、新浙能年产3万吨碳化硅精深加工生产线。硅基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工业硅为基础的硅基新材料产业,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10.06亿元,实施新玉通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计划5月底建成投产,预计当年可新增产值2.8亿元。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可实现我县过10亿元以上规上企业“0”的突破,同时,将实现生产领域全过程智能化管控和全县智能化制造在工业领域的示范引领。新型建材产业。培育发展宇邦防水、龙腾管业、中瓷陶瓷、兰雨丰防水、宏氟锂业、闽航冶金等8户新型建材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户,2023年实现新型建材产业总产值2.3亿元。目前,宇邦防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获得2023年绿色产品认证;宏氟锂业实现了具有原创性的二氟磷酸锂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有效产能达500吨/年,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部分专利已获授权,突破了锂盐添加剂领域的技术壁垒。
(三)链条企业
——链主企业:天祝玉通碳化硅有限公司、天祝玉通石门河碳化硅有限公司、天祝正昱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骨干企业:天祝正昱新材料有限公司、天祝众力鑫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天祝中瓷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宇邦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甘肃龙腾管业有限公司、兰州兰雨丰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
(四)短板缺项
一是碳化硅产业链还不完善。现有碳化硅产业主要以碳化硅冶炼为主,生产工艺还停留在冶炼及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和收益率不高,碳基新材料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二是新材料产业招引落地难。工业投资项目招引效果不明显,省外企业来天投资意愿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三是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我县新材料的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仍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主,研发投入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五)参考目标企业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特变电工新能源西北公司。
六、新能源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围绕打造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做大做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链,构建完善的风电、光伏发电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上下游产业配套协作,有序有效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电源、电网、储能和消纳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基地。到2025年,建成松山滩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5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达到10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100%。
(二)产业优势
一是本地消纳优势。天祝县柏林330变电站,主要服务于我县金强工业集中区。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38户,规上企业34户,其中正常生产企业52户,其中:碳化硅冶炼企业19户、碳化硅深加工企业3户、建材企业12户、化工企业3户、冶金企业5户、煤炭分选及洗选5户,其他企业23户,2023年大工业用电量约27.39亿千瓦时左右,我县具有一定能力的就地消纳优势。二是电力布局优势。境内有330千伏变电站1座(柏林变电站),容量为72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有4座,分别为华藏寺变电站,容量为11.3万千伏安、炭山岭变电站,容量为6.3万千伏安、南山变电站,容量为10万千伏安、打柴沟变电站,容量为9万千伏安。
(三)发展现状
依托丰富的风光能资源,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截止目前,全县新能源装机达到38.18万千瓦,其中:风电34.9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3.23万千瓦。
(四)链条企业
——风电项目。骨干企业:中国华电、中节能、中能建、浙江运达、特变电工、宁波欧达、新疆臻元等
——光伏发电项目。骨干企业:浙江正泰
(五)短板缺项
缺少硅料、硅锭、硅棒等光伏上游原材料生产项目;缺少正负极材料、电芯材料等储能电池核心材料生产项目;缺少氢能提纯储存设备、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制作等项目;缺少区域风光电后运维服务项目。
(六)参考目标企业
——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金风科技、中电电机、洛阳轴承集团、日月重工、西安西电变压器、山西天宝集团等。
——光伏装备制造企业:宁德时代、华为智能光伏、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隆基绿能科技、天合光能、山东国惠等。
——储能装备制造企业:贝特瑞新材料、中天科技、海得集团、上海电气等。
——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山东泰开、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
——新能源运维企业:中认尚科、东润能源、浙江运达和泰运维等。
七、藜麦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原则,构建现代产业经营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突出优势产区,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藜麦产业布局。精准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延链补链强链能力,激发产业园区集聚集约效应,把“产加销服、农工贸游”紧密吸附在藜麦产业链上,提升藜麦产业链活力,使藜麦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二)产业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独特,适合藜麦生长特性。天祝县海拔2040~4874米,4—9月日平均气温6~20℃左右,无霜期90~145天,年降雨量265~632mm之间,全县85.66万亩耕地中,山旱地占到80%以上,土壤多为栗钙土,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与藜麦生物学特性十分吻合,是种植藜麦的理想之地。天祝藜麦籽粒灌浆好、饱满均匀、质地细密、出米率高、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特点。二是交通条件便利,物流运输成本较低。天祝县境内连霍高速G30、兰新铁路、312国道、兰张三四线高铁线由东向西横穿全境,县城距省城兰州120km,距中川机场100km,距武威130km,交通便利,有利于藜麦产品向国内外市场快速运输。同时,电商物流全部延伸至乡镇村组,极大地推动了藜麦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效率。三是硬件设施健全,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建成投产松山、哈溪2个藜麦产业园区,建成2万吨原粮平仓、研发楼1幢、保障楼1幢、展示交易中心160平方米、初清干燥楼1幢,引进藜麦米加工生产线2条,藜麦熟食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生产加工藜麦米1950吨,藜麦饼干365吨、藜麦锅巴85吨、藜麦手工拉面62吨、藜麦啤酒50吨、营养早餐杯10万盒、藜麦月饼50吨。建立藜麦种质资源圃1个,改造提升藜麦品质分析化验室260平方米,配套化验检测仪器设备35台(套),采购化验检测试剂设备109剂(套),为藜麦品质量化赋能增效提供研究平台。四是品牌效应凸显,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发布“天祝原生”区域公共品牌,成功申报“天祝藜麦”地理标志产品,取得藜麦有机产品认证基地8600亩,“天祝藜麦”入选“甘味”农产品“特别特”区域公用品牌,“一年一穗”“藜藜缘仓”藜麦商标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初步形成“‘甘味’省级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品牌+企业商标品牌”三级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品牌体系,为藜麦品牌化销售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现状
坚持将藜麦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全县藜麦种植面积保持在6万亩左右,约占全国藜麦种植面积的40.6%,年产量达到1.2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藜麦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国家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誉名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形成了“中国藜麦看甘肃、甘肃藜麦看天祝”的产业格局,使藜麦成为天祝的一张特色名片。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了《“一都五中心”建设方案》《加快藜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天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藜麦、食用菌)2021—2025》《天祝县藜麦产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藜麦种植、加工、销售、产品开发、宣传。加快藜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藜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培育经营主体。培育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格瑞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松山、哈溪、大红沟等优势产区乡镇建立千亩以上藜麦标准化种植基地11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植技术体系。三是推进精深加工。在松山、哈溪藜麦产业园建成藜麦米加工生产线2条,藜麦饼干等熟食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加工藜麦米3万吨,开发藜麦米1950吨、藜麦饼干365吨、藜麦锅巴85吨、拉面62吨、藜麦啤酒50吨、藜麦月饼50吨,实现由原粮销售向精深产品开发转变。四是加强科技引领。成立天祝高原藜麦研究院,开展藜麦栽培技术、品种选育、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基地300亩,开展藜麦综合试验示范。引进藜麦种质资源340个,建立藜麦种质资源圃。发布《藜麦等级规格》国家行业标准1项。研发藜麦机械精量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藜麦秸秆回收机,全程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四)链条企业
——链主企业:甘肃格瑞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骨干企业: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祝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
(五)短板缺项
产业结构还需持续优化,产业散、弱的状况依然存在,经济效益不明显。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带动支撑能力明显不足。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发挥不够明显,“天祝藜麦”虽然入选“甘味”品牌目录,但市场占有率低,“中国高原藜麦之都”招牌效应发挥不明显。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不足,低温、霜冻、干旱、冰雹、洪涝灾害对藜麦生长影响较大。招商信息渠道和形式相对单一,招引目标企业稀缺,落地难度大。
(六)参考目标企业
——新疆金满西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丝路寒旱农业有限公司、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方家铺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和雅堂食品有限公司、彩桥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佳财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
八、食用菌产业链
(一)总体发展思路及规划
围绕打造西北最大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聚焦食用菌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食用菌精深加工、仓储冷链标准化、菌糠综合利用等重点环节,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带动性好、链条长、实力强的链主企业及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链,构建完善的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县食用菌袋栽种植规模达到1亿袋以上,畦栽规模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食用菌产业链条明显延长,加工水平、产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到70%,菌糠等废弃物资源二次循环利用率提高到60%,生产、加工、储藏、物流的标准化率80%以上。
(二)产业优势
一是自然优势。天祝县境内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祁连山冰川雪水资源丰沛,水源洁净,年降水量407.4毫米,食用菌用水量充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酸碱适度,环境无污染;全年实日照时数4434小时,4—9月份平均温度在12℃左右,病害发生少,水土光热气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适合香菇、滑子菇、金耳、羊肚菌、赤松茸等中低温型食用菌种植,是国内生产中低温型食用菌产品的理想地之一。2021年2月,经调查确认,天祝县全县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标准。二是区位优势。天祝县境内连霍高速(G30)、兰新铁路、312国道、兰张三四线高铁线由东向西横穿全境,县城距省城兰州120公里,距中川机场100公里,距武威1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食用菌原材料采购和食用菌产品迅速走向国内外市场。省内麸皮、木屑、棉籽壳、秸秆等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新疆棉籽壳等原材料运输成本低,有利于控制经营成本。三是“错峰头”优势。天祝食用菌与中南部地区食用菌形成产出时间差,可填补南方市场季节性空白,气温、光照、土壤、降水等优势条件,赋予了天祝县食用菌产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错峰头”优势,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价格较为稳定。四是政策优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天祝县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规模种植、生产线引进、菌糠回收利用、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等产业发展重点内容,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加快推动农业从提质增效向高质高效转变。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祝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产业着力培育,聚力推进食用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建设,先后规划建设了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臣祥滑子菇产业园、瑞珍菌业产业园等6个食用菌产业园。依托臣祥、天沪、瑞珍等龙头企业,构建了“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推行由企业统一生产供应菌棒、技术服务指导、产品保底价回收的“订单”+“保单”风险防御模式。2019年6月,天祝县被(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誉名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12月成立了“天祝县高原食用菌研究院”,建成高标准实验室、食用菌展厅、培训中心、示范基地,采取“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式组建模式,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加大良种攻关和加工型品种引进培育力度,打造了集“食用菌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新平台。注册“吟雪鲜”“圣雪臣祥”“仙菇你好”等食用菌商标,申报食用菌“三品一标”8个,“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3个(圣雪臣祥“吟雪鲜”“华锐君尚”)。全县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品种从2003年的金针菇、双孢菇、平菇3个发展到香菇、平菇、滑子菇、羊肚菌、赤松茸、金耳、鹿茸菇等9个,品种从单一结构向多样化、高端化、珍稀化发展。2023年全县食用菌袋栽8000万袋、畦栽30万平方米,全县食用菌产量达到7.47万吨,产值达7.51亿元,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我县食用菌产业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现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南阳山片区为主,辐射带动哈溪、朵什、西大滩、华藏寺、祁连等乡镇的食用菌产业格局。
(四)链条企业
——食用菌生产。骨干企业: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祝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天祝瑞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祝藏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祝均旺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祝云山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食用菌加工。骨干企业: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销售。骨干企业: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祝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
(五)短板缺项
缺少食用菌养菌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缺少食用菌初加工、精深加工生产项目;缺少原料供应项目及企业;缺少集中规范的食用菌冷链销售市场项目及专业化销售企业;缺少菌糠回收利用项目及企业。
(六)参考目标企业
——食用菌生产企业:山东瑞航、雪榕生物、天水众兴、七河生物、成都榕珍、江南生物等。
——食用菌加工企业:山东瑞航、三友食品、星河生物、仲景食品、江中集团。
——食用菌销售企业:山东瑞航、川岭珍、方家铺子。
附件2
天祝县2024年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链目标企业清单
序号 | 产业 类别 | 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 谋划项目及主要建设内容 | 目标企业 | 正在洽谈 企业 | 牵头 单位 | 责任单位 | 主要 承载地 |
1 | 特色 农产 品及 精深 加工 产业 | 紧紧围绕牛、羊、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集农产品仓储保鲜、精深加工、物流交易、检测配送、配套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 | 1.天祝县白牦牛高端产品开发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产品研发中心、产品生产车间、成品车间、中央厨房、现代化冷库、餐饮食品生产线、文创产品开发及其他附属设施等。2.天祝县牛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年屠宰加工1万头牛,10万只羊生产线及其配套的冷冻系统,冷链物流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水、电、路配套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3.天祝县高原夏菜深加工项目:建设清洗车间、生产加工车间、冻干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化验检测室及冷链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4.天祝县牛羊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年产3万吨饲料加工生产线一条,饲料加工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等,并购置饲料加工设备。5.高原青稞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年产1000吨青稞降糖饼干系列生产线一条,建设年产 1000吨青稞降糖面条生产线一条,并开发建设年产1000吨青稞若叶青汁生产线一条, 购置配套设备130台/套,农机具22台/套。6.蔬菜真空冻干深加工项目:建设清洗车间、生产加工车间、冻干车间、包装车间及化验检测室等相关配套设施。 | 先正达、中农种业、山东益生种畜禽、蒙都羊业、宏辉果蔬、安信种苗、山东七河生物、福建神农菇业 | 成都墨芮首手菌业有限公司、深圳亨德元食品有限公司 | 县农业农村局 | 县工信局、 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 | 天祝石门产业园、有关乡镇 |
2 | 生态 环保 产业 | 重点针对大气治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等领域,引进一批环境污染防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新型环保企业;聚焦生态修复、国土绿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流域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清洁能源等生态环保项目,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 | 1.天祝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项目选址地位于华藏寺镇周家窑村,占地60亩,新建有机肥、沼气生产线、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仓库及其他附属设施。年处理尾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20万吨,年产有机肥5万吨。2.天祝县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一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3.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车间(包括垃圾卸料区、垃圾贮存区、垃圾焚烧区、烟气净化区、发电系统区等);磅站、升压站及综合楼等辅助工程;供排水工程、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总图运输和绿化及公用工程等。本项目的处理规模为150吨/天,建设一条150吨/天的焚烧线及一台12兆瓦汽轮机组。 | 高能环境、瀚蓝环境、大禹节水、光大环境、中环装备、格林美、伟明环保 | 天祝宏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生态环境分局 | 县水务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 | 宽沟工业园、石门产业园、有关乡镇 |
3 | 文化 旅游 产业 | 依托松山古城遗址、天祝三峡原始森林景观、西大滩二郎池景观,重点引进松山古城遗址公园、康养度假中心、民族风情生态基地等全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依托抓喜秀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引进建设高端野奢营地、高端民宿、公共游乐场、美学生活配套空间等项目;依托打柴沟深沟花海景观和华藏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引进公共游乐设施等项目。 | 1.天祝县松山古城大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项目:项目位于天祝县松山镇松山村,总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规划面积为16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明代松山古城遗址,进行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松山古城影视基地、服务中心、遗址公园、旅游小镇、休闲农业公园、藜麦观光基地、华锐藏族民俗风情园、低空飞行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项目。同时,以松山镇芝格塘草原为基础,建设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场地项目。2.天祝县天堂大景区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项目选址位于天祝县天堂、炭山岭、赛什斯三镇区域,立足天堂寺藏传佛教文化及金沙峡、朱岔峡、先明峡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天蓝气爽的生态优势,打造以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宗教文化、避暑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主要建设本康丹霞地质公园、民俗文化旅游小镇、藏医药康养中心、“嘉年华”游乐体验、影视拍摄及实景剧演绎中心、“人间天堂”养老度假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项目。3.天祝县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选址地位于华藏寺镇,主要建设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园一处,文创中心一幢12层22000平方米,研发文化旅游商品办公楼和实验室1幢 3600平方米,建设加工生产车间2座2000平方米,展销中心2800平方米,恒温库房300平方米,普通库房1000平方米等设施。4.天祝县二类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按照打造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宗教生态旅游避暑度假胜地的功能定位,在周边建设二类通用机场,占地面积约为 1000亩,按照国家标准,可起降9座以下的旅游飞机。 | 马蜂窝、甘肃文旅集团武威投资有限公司、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建章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深圳建章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天祝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 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国民经济发展集团、县文旅公司 | 安远镇、打柴沟镇、抓喜秀龙乡等有关乡镇 |
4 | 生态 工业 产业 | 依托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碳化硅制品、耐火材料、功能陶瓷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项目。结合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农畜产品、中藏药材等精深加工项目。 | 1.天祝县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开发项目:项目选址位于天祝县宽沟工业园,主要建设碳化硅结合氮化硅和氧化物生产、碳化硅耐火材料制品、烟气回收综合利用等子项目。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库房、办公楼、员工宿舍楼、员工餐厅、活动室、供配电室等设施,建成年产50万只碳纤维发热灯具生产线和年产8000平方米碳纤维地热膜生产线、8000平方米碳纤维取暖器生产线、年产500台/套碳纤维阀门、碳纤维化工管道生产线及年产2万吨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材料生产线、年产2万吨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生产线等。2.年产15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建设综合办公区、主车间、卸粮棚、原料车间、筒仓和钢板仓等,并购置相关生产加工设备等。3.天祝县碳化硅精深加工项目:主要以耐火制品为主的碳化硅精深项目,建设氮化硅结合 碳化硅及碳化硅结合氧化物深加工生产线。4.天祝县年产500吨碳化硅精细陶瓷项目:主要建设生产加工车间、检测车间、原料车间、成品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并安装生产、检测等设备。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500吨,生产方式为反应烧结。5.天祝县年产2万吨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拟建设1条年产2万吨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材料生产线,购置变压器、整流柜、电阻炉等主要设备;建设1条年产2万吨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生产线,购置湿式砂磨设备、陶瓷材料改性设备、陶瓷材料成型设备、无压烧结炉及配套设施;建设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楼、餐厅、活动室、供配电室等相关设施。 |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河南亚坤实业集团、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 有限公司 | 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天祝县工信局 | 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 | 宽沟工业园、石门产业园 |
5 | 新能源产业 | 依托剩余风光电指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拟引进石门产业园孵化基地、天堂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高原食用菌示范基地、抓喜秀龙旅游基础设施等10个项目作为新能源项目协同产业。 | 1.标准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各类高强度螺钉、螺栓、精线、H型钢、C型钢非标准特殊紧固件及高级膨胀螺栓系列产品等标准件生产线。2.风光互补发电集成装备制造项目:拟引进直驱和半直驱大型风电装备制造离网式风力发电机、时速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风电叶片等相关配套装备制造项目。3.风光电产业装备制造项目:规划建设风电光伏汇流箱、逆变器、风机、线缆、电池、电器元器件和硅料加工等上下产业项目。4.储能电池生产项目:项目计划引进年产500MW锌铁液流储能电站堆栈生产线及移动储能设备充电设施设备生产线,建设生产厂房及办公大楼等。5.电线电缆生产项目:本项目拟选址在宽沟工业园区,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生产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低压(交联)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等。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华能湖北新能源有限公司、湖南湘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核汇能(甘肃)能源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特变电工新能源西北公司 |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特变电工新能源西北公司 | 天祝县发改局 | 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 | 松山镇及有关乡镇 |
6 | 藜麦 产业 | 依托10万亩藜麦基地优势,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藜麦相关精深加工企业和生产加工设备,开展休闲食品、糕点烘焙、方便即食等基础产品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从产品研发、副产物利用、工艺品加工、生物循环利用、信息服务、产品包装、品牌宣传、旅游产品打造等综合开发方面,引进一批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的高新技术或产品研发企业入驻石门产业园,推动藜麦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建立藜麦产业循环发展产业链;积极打造集乡村记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民宿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农旅+”“文旅+”的产业融合深度,促进藜麦产业发展新业态。 | 1.高原藜麦深加工项目:建设年深加工藜麦3万吨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5万吨藜麦仓储、烘干等厂房及设备。2.天祝县高原藜麦初加工项目:建设年加工藜麦1万吨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仓储、烘干加工等厂房及设备。3.天祝县高原藜麦即食型产品开发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主要建设藜麦产品研发中心、藜麦清洗车间、加工车间、膨化食品生产线、粗粮饼干生产线、罐头加工生产线、酒饮生产线、仓储库房及其他附属设施等。4.天祝县高原藜麦花卉加工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15亩,主要建设素材采集车间、脱水脱色车间、染色处理车间、自然干燥车间和成品包装及存储车间等。 | 中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新疆金满西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丝路寒旱农业有限公司、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丝路寒旱农业有限公司 |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 | 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 石门产业园及有关乡镇 |
7 | 食用菌产业 | 依托松山镇南阳山万座食用菌大棚优势,引进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项目,食用菌分级、烘干、保鲜等初加工项目,食用菌膨化食品、调味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力争把我县打造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加工基地、食用菌批发销售基地。 | 1.天祝县菌种研发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占地40亩,主要建设菌种生产基地4栋、生产型实训基地2栋、产品研发实验室1200平方米、化验室600平方米、检测室600平方米,并配套相应设施设备,以多品种菌种开发供应为主,食用菌生产实训、食用菌产品研发等为辅助,逐步完善食用菌菌种供应链。2.天祝县食用菌菌棒全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祝县哈溪镇、朵什镇,占地100亩,主要建设菌棒自动化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自动化接种车间2000平方米、自动化养菌车间 3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储藏加工等附属设施。3.天祝县食用菌精细加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祝县松山镇,占地50亩,主要建设食用菌精细分级包装生产线4条,购置加工机械设备及器材(冷藏、干制、分级、保鲜、包装),并配备相应辅助生产设施,以精深加工补齐食用菌产业链短板,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4.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祝县松山镇,占地50亩,建设加工生产线 4条,开发食用菌清水罐头、菌油、膨化菌类食品、调味菌类、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 雪榕生物、天水众兴、七河生物、三友食品、星河生物、仲景食品、南阳六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怡泉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甘肃怡泉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 | 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农业产业扶贫公司 | 石门产业园及有关乡镇 |
8 | 新材料产业 | 围绕“一区两园”发展布局,以构建碳基新材料、硅基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三个细分产业链为发展方向,以做大体量、做强企业、做优产业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构建、链主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找矿突破战略、招商引资突破、绿色低碳发展“六项行动”为抓手,引进实施一批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形成特色突出、集聚明显、协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 1.年产2000吨碳化硅耐火砖生产线项目:项目主要建设碳化硅耐火砖生产线,配套建设办公用房、生产车间、成品库、配电及安全、环保等附属设施。2.年产4万吨碳化硅深加工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计划新建微粉(雷蒙磨)生产加工线三条,砂机生产线一条,精细筛分线一条,年深加工各种规格碳化硅4万吨,配套建设生产生活及安全、环保等附属设施。3.年产2500吨单晶硅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单晶硅拉晶炉100台,配套建设原料储备库、配料系统、除尘系统、循环水系统、电气系统、仪表控制系统及水、电、环保、安全、办公等生产生活附属设施。 | 天祝金福源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祝众力鑫佳耐材有限公司、甘肃新浙能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晖翔投资有限公司 | 郑州福瑞祥耐材有限公司、浙江荣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 天祝县工信局 | 金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发改局 | 宽沟工业园、石门产业园 |